2017年TVB推出的灵异题材剧集《降魔的》凭借新颖的都市降魔设定和扎实的演技表现,成为近年港剧中的现象级作品。该剧巧妙融合出租车司机日常与超自然事件,马国明饰演的'的士驱魔人'角色打破传统捉鬼题材框架。香港本地收视率突破30点,内地平台播放量超5亿,更引发关于'都市传说现代化改编'的热议。剧中'石敢当'等原创妖怪形象更获香港民俗学者肯定,展现TVB在类型剧上的创新突破。
一、颠覆传统的'的士驱魔人'设定

剧集核心创意在于将出租车司机马季(马国明饰)设定为意外获得阴阳眼的降魔者。每集通过乘客故事带出都市灵异事件,如'后座幽灵乘客''隧道鬼打墙'等情节均取材真实香港都市传说。制作组特别聘请民俗顾问,将传统'问米''打小人'等仪式与现代场景结合。马国明为角色体验的士司机生活两个月,其演绎被观众评为'兼具市井气息与英雄气概'。
二、妖怪宇宙的本土化创新
剧中构建了完整的'香港妖怪谱系':石敢当(胡鸿钧饰)作为灵石成精的设定参考了潮汕民间信仰;'魔'的造型融合粤剧面谱元素;'鬼差'形象则颠覆传统黑白无常概念。美术指导透露,所有妖怪造型都经过香港历史博物馆专家审阅,确保既符合民俗又具现代感。第二季更引入'精灵'概念,拓展了东方志怪体系。
三、灵异外壳下的人性探讨
每个灵异单元剧实则探讨社会议题:'鬼妈妈'篇映射单亲家庭问题;'亡魂快递员'揭露职场过劳现象。编剧组采用'先确定社会议题,再设计灵异情节'的创作流程。特别的是,剧中鬼怪多具人性光辉,而人类反而展现阴暗面,这种颠覆获得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度评价。
四、特效与实景拍摄的平衡术
剧组采用'70%实景+30%特效'原则,重要场景如彩虹邨停车场、狮子山隧道均为实地拍摄。特效总监指出,香港密集的城市景观本身就是最佳恐怖元素。降魔道具设计别具匠心:的士车顶灯改装成法器,计价器显示阴德数值,这些细节让超自然元素更接地气。
《降魔的》成功在于将香港本土元素与类型剧创新完美结合,既延续了TVB职业剧的传统优势,又开拓了灵异题材的新表达。该剧证实'小成本制作'同样能产出精品,其'都市传说现代化'的创作思路值得同业借鉴。对于观众而言,这不仅是部刺激的鬼故事,更是面照见城市人心的魔幻镜子。建议后续作品可加强妖怪体系的考据深度,并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