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TVB推出的《聊斋Ⅱ》堪称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这部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单元剧集,以精良制作和颠覆性改编引发现象级热议。相较于内地版的正剧风格,TVB版大胆融合港式幽默与惊悚元素,梁小冰、吕颂贤等演员的颠覆演出让聂小倩、宁采臣等经典角色焕发新生。该剧在保留原著批判精神的同时,用现代视角重构人鬼情缘,其创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觉呈现至今仍被视作奇幻剧改编范本。

颠覆性改编的港味密码

TVB创作团队对原著进行三重解构:一是将文言小说转化为市井化对白,宁采臣(吕颂贤饰)与聂小倩(梁小冰饰)的互动充满港式无厘头幽默;二是创新角色设定,如将燕赤霞改为女道士(陈妙瑛饰);三是植入现代价值观,单元《绿野飞仙》探讨女性自主意识。监制刘仕裕透露,这种改编策略旨在平衡古典韵味与当代观赏性,事实证明观众对书生鬼妻喝下午茶等桥段接受度极高。

视觉美学的超前实验

剧集采用当时罕见的数码特效技术,花费300万港元打造《鬼母痴儿》等经典场景。美术指导马磐超创造性地用冷色调表现阴间(如《阴差阳错》单元),以暖光渲染人界,这种色彩符号系统后被多部奇幻剧沿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陆判奇谈》中朱尔旦换头戏,通过模型接拍与蓝幕技术结合,呈现效果远超同期影视作品,该片段入选1999年TVB台庆特效展示。

文化碰撞的经典样本

剧集暗含97回归后的身份思考,《隔世追情》单元中鬼魂执着于未完成的婚约,被学者解读为对历史承诺的隐喻。音乐总监陈国梁将粤剧梆黄融入配乐,《魅影灵琴》中二胡与电子乐的混搭成为文化融合典范。这种创作思路影响深远,2016年《降魔的》仍可见其影子。日本放送时更引发「东亚鬼怪美学比较」学术讨论,早稻田大学影视系将其列为教材案例。

演员命运的奇幻映照

梁小冰因聂小倩获得「最美鬼后」称号,却因入戏太深患抑郁症;吕颂贤版宁采臣颠覆懦弱书生形象,其痞帅演绎直接促成《笑傲江湖》令狐冲选角。配角群像同样精彩,郭少芸在《斩妖神剑》中分饰狐妖与道姑两角,展现惊人演技跨度。值得玩味的是,多位演员后续发展暗合剧中命运,如陈浩民(《鬼母痴儿》主演)后来专攻神话剧,形成奇妙的人生互文。

《聊斋Ⅱ》的价值远超怀旧情怀,它示范了古典IP现代化改编的黄金法则:在尊重核心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类型元素重组、技术革新和文化转译激活文本。其成功印证了「恐怖只是外壳,人性才是永恒」的创作真理。当下翻拍热潮中,制作方更应学习TVB版「形散神不散」的改编智慧——正如剧中《花醉红尘》单元所示:重要的不是鬼怪皮相,而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