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反腐案例之一。作为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周江勇的落马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定决心。本文将深入剖析周江勇案件的关键细节,解读其违纪违法行为特点,并探讨该案对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启示意义。
一、周江勇案基本情况

周江勇,1967年9月生,浙江宁波人,长期在浙江省工作,曾任宁波市委常委、舟山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5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2021年8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周江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2022年1月,周江勇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二、主要违纪违法问题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周江勇存在的问题包括:对抗组织审查;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利;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生活腐化堕落;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特别是其家族在宁波、舟山等地经商办企业过程中涉嫌政商勾结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三、案件特点与警示
周江勇案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作为副省级城市主官违纪违法,影响恶劣;二是家族式腐败特征明显,其亲属利用其影响力谋取私利;三是违纪违法行为贯穿其任职多个重要岗位。该案警示领导干部必须管好家属和身边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廉洁用权。
四、反腐败斗争新动向
周江勇案是党的十九大后查处的又一起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体现了党中央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决心。该案也反映出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新特点:更加注重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更加注重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周江勇案的查处再次证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难逃法纪惩处。该案为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和人民服务。新时代反腐败斗争需要持续深化,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